在不少發達國家,無人零售模式整體上已向成熟化、普遍化發展。而在我國,無人零售這個概念正逐漸為人民群眾所了解。今年馬云創辦的無人超市“淘咖啡”瞬間將無人零售變成了社會熱點。可以說,無人零售產業的星星之火,正逐漸在我國蔓延開來。
今年7月,居然之家旗下的EATBOX無人便利店在北京落戶,頓時引來了大批民眾關注的目光。不難看出,這種新型的零售模式在廣泛關注下,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人零售超市、便利店的推廣和落地在過程上基本順利,民眾接受度穩步提高。這也讓一些建材企業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既然在傳統觀念里專做建材、家具的居然之家都能開起無人便利店,
建材無人零售前景光明的坎坷之路
人力成本日趨高漲、消費者對購物便利性需求提升以及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零售業有了試水無人便利店的現實動機。把建材放進無人零售商店,光明的前景驅使著一些發達國家的建材企業做出了嘗試,然而這些先例引出的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一系列的問題。
美國家得寶家居建材零售公司早在2003年就做過這樣的嘗試。當時無人零售無論是概念還是技術,都處在相對傳統的階段。家得寶的嘗試,首先從結賬這個環節入手,用自助結賬機代替人工服務。
此前企業方預測,自助結賬模式的推廣,不僅能夠為企業省下雇傭收銀員的開支,也能夠數倍降低排隊等待的時間,為顧客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可惜的是,不久企業就發現,實際情況與預期大相徑庭,店內保留的少量人工結賬通道人滿為患,而無人結賬機則幾乎無人問津。
經企業內部調查發現,顧客普遍對這種新型的自助結賬方式存在抵觸心理。不少顧客寧愿排長隊等待人工服務,也不愿意在自助結賬機前付出哪怕一次嘗試。
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企業來說或許是意料之外,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又在情理之中。比如同樣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英國零售巨頭樂購,在自助結賬機的推廣方面先人一步,將這種新模式、新技術果斷植入了一大批英國本地的樂購超市,結果也“先人一步”地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從顧客回訪、現場采訪和企業內部研究三個方面,樂購公司發現,不只是顧客不愿意嘗試新生事物,而且自助結賬機也“勸退”了不少敢于嘗試的顧客。結賬時無法成功掃碼、程序故障、金額出錯、提示語存在誤導等等問題,讓不少顧客早早地失去了對新生事物的興趣。甚至有一部分顧客,因為自助結賬機不能幫忙把商品打包裝進購物袋,而寧愿選擇人工結賬的方式。可以說,自助結賬機不夠“人性化”成為了無人零售業早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建材產品無人零售的推廣,面臨的阻礙遠不止結賬這一個環節。
如果說“結賬難”是建材無人零售困境的冰山一角,那么整座冰山則是“選購”這個核心環節。反觀傳統的建材、家居零售商店,工作人員的介紹通常能夠幫助消費者對產品有更充分的了解,進而選擇心儀的商品。建材對于不少人來說,并不是一個經常會接觸到的領域。
無論是購買大件的門窗,還是一套桌椅,對消費者來說恐怕不會像選購一瓶飲料、一捆青菜那么簡單。即便從價格來看,花費幾千塊錢買一扇防盜門,也不是用一段時間不喜歡然后想換就換的。這就意味著顧客在選購階段通常會進行精心的挑選,“貨比三家”后才會做出最終決定。沒有了工作人員,顧客該如何在無人建材店選購商品呢?
誠然,僅僅模仿傳統零售業,印制一批配套的產品介紹卡片、材料是遠遠不夠的。一些商家發現了這個潛在的問題,既然不能有人,商家轉而搬出了機器人來取代工作人員為顧客提供商品介紹。
2016年,美國勞氏公司就在自己的若干家門店引入了零售機器人。顧客可以根據機器人屏幕上的文字,選擇商品的介紹進行閱讀。此外,此款機器人還能夠自由移動,在店內的貨架間穿梭,隨時為不同顧客提供服務。通過綁定的手機程序,顧客還能指令機器人幫自己找到需要購買的商品。機器人技術的運用,讓建材無人零售領域實現了技術性的突破。然而機器人終究不是人,面對顧客對建材不同的需求,機器人有時也會“手足無措”。
例如機器人對商品的“了解”,有的可能僅僅停留在尺寸、材質、重量這些基礎信息上,而顧客的需求往往基于自己房屋的實際情況,機器人難以為顧客提供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介紹。可以說,機器人技術正在幫助無人零售走出瓶頸,但距離最終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