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在2016年提出了新零售,整合線上線下及物流,打通流通領域的任督二脈。
從投資百貨業(銀泰)、3C家電連鎖(蘇寧)、各地超市便利店(三江、百聯),再到聯手全國最大的商超賣場集團(大潤發、歐尚),阿里巴巴全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進程。
2018年阿里突然殺入建材家居零售行業!
2月11日,阿里與居然之家共同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阿里以及關聯投資方向居然之家投資54.53億元人民幣,持有其15%的股份。
中國建材家居零售行業應該是信息不對稱、最不透明的行業之一,那么建材家居新零售也是最難實現的(或許也是最容易實現的)。
先看看建材家居行業的前輩們在干啥?
家裝e站,阿里O2O模式家裝行業首家戰略合作伙伴,國內最大的裝飾企業之一金螳螂投資,最后分手。
土巴兔是一家新型互聯網家裝平臺,獲得58同城、紅杉資本投資,2015年估10億美金;齊家網以團購起家,獲得百度投資,轉型互聯網家裝平臺。曾經互聯網家裝兩個獨角獸,仍在苦苦探索建材家居行業的出路。
家裝行業與建材家居零售行業相近,卻不是一個行業,怎能放在一起?中國畸形的家裝市場,大多家裝企業免設計費或少量設計費,卻在建材家居材料上獲利,說白了,許多家裝企業也就是一個建材家居的分銷商。
再看看建材家居行業巨頭紅星美凱龍電商2年燒了2億人民幣卻未見起色。綠城電商,綠城集團投資的建材家居B2B模式電商,在紅杉資本領投、易居資本跟投資金6000萬美元后,上市計劃仍延遲。
成都的美樂樂、杭州的完美家居、碧桂園的橙家等等涌入互聯網建材家居的企業如過江之鯽,畢竟建材家居類年銷售額4、5萬億的市場,天貓、京東建材類銷售比例不到10%,建材家居市場在互聯網領域還是一塊未被開墾的新大陸。
有人曾說過:發現新大陸的只有一個哥倫布,但我們不知道在哥倫布之前,甚至之后有多少人葬生大海。商業亦是如此殘酷,特別在這個互聯網贏家通吃的時代。
那我們建材家居行業的新零售在哪里,任督二脈怎么打通?
“第一性原理”
2017年比較流行的詞,其實這個概念最早在23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提出過,他對“第一性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建材家居新零售,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么做。
建材家居零售行業為什么信息不對稱、最不透明?
建材家居消費兩大特性低頻、高額,低頻意味著消費者關注度少,高額意味著可操作的利潤空間大,當然也包括一些灰色空間,且利益鏈還長,從廠家、建材家居商場、經銷商、家裝公司、設計師、甚至工人。
銷售就是一個利益分配的過程。
傳統的建材家居零售模式,如此長的利益鏈上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希望新的模式、新的物種動了他們的奶酪,牛B如世界上第一第二的建材超市家得寶、百安居,在中國運營數年后,一個撤出中國,一個被物美收購。
紅星美凱龍車董事長借助連鎖模式,打敗了來自美國、英國的兩大家居巨頭,并認為如果沒有紅星美凱龍,中國的家居建材行業就會淪為它們的加工廠。
其實車董事長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家得寶、百安居也觸動了各建材家居廠家花費二三十年建立起來的傳統渠道商的利益。反觀宜家超市,在中國活得很好,因為它沒有直接觸犯傳統渠道商的利益,而只是競爭。
即使現在,各建材家居廠家都知道建材家居互聯網電商是趨勢,紛紛加入,但都是蜻蜓點水,還是怕觸犯傳統渠道商的利益。
無論從國外建材家居業態看中國建材家居趨勢,還是從家電行業的發展看建材家居行業的趨勢,一定會是統一采購集中銷售的超市業態,如“家得寶、百安居”們,就如蘇寧、國美統一、規模化的采購取締了眾多的百貨公司家電部、供銷社、家電批發個體戶一樣。
只是中國這個“家得寶、百安居”會是誰?
馬云提出新零售,借用互聯網工具整合中國建材家居行業倒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倆大功能: 一、解決產品信息不對稱,二、當一平臺獲客總成本達到一個質點時,形成巨大的自然流量,它的單個獲客成本便趨向無限小。天貓、京東正是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特點在百貨家電類已形成壟斷之勢。
總之,建材家居電商平臺不能解決以下三點,很難有所突破:
1、消費者的痛點(建材產品價格虛高,如何去中間化)
2、傳統代理商的利益(降低毛利還要保持利潤,只有增量)
3、建材家居電商平臺的流量(獲客成本降低)
孫中山曾說過“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們準備好了嗎?